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

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/ 觀片心得





類型:紀錄片 / 片長:1時25分
導演:澤娜布里斯基(Zana Briski)、羅斯考夫曼(Ross Kauffman)
官方網站:
http://kids-with-cameras.org/bornintobrothels/film.php


【劇情簡介】

加爾各答的紅燈區內,命運最坎坷的人不是妓女,而是她們的子女。面對赤貧、虐待和絕望,這些孩子幾乎無法避免步上母親的後塵,也難以創造另一種生活型態。

在「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」裡,導演澤娜布里斯基(Zana Briski)與羅斯考夫曼(Ross Kauffman)紀錄在紅燈區認識的那些孩子的驚人轉變。專業攝影師布里斯基給孩子們上攝影課並給他們相機,點燃了這些孩子內心的潛在藝術天份,他們住在最污穢、看似絕望的世界。

這群孩子拍的照片不僅展現過人觀察力與天份,更反映出一種更偉大、激勵人心、撼動社會的真實面相:藝術確是一股解放心靈、賦予才能的極大力量。

「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」不濫情,沒有一般拍攝貧窮世界所呈現的賺人熱淚畫面。布里斯基花數年的時間與這些孩子相處,參與他們的生活。孩子們拍攝的相片是其心靈的照影;而非只是稀珍奇品或原始圖像,那是一項無可抹滅的創意精神的力量之真實見證。





▲ 澤娜布里斯基的攝影作品



【小小攝影師童言童語】

阿吉(Avijit)

我以前想當醫生,後來想當藝術家。
現在我要當攝影師...


酷哥(Gour)

我要在相片中展現這裡人民的生活,我想表達人的行為。


琪琪(Kochi)

我不敢在外面照相,大人會數落我們;會說:「相機從哪帶來的?!」


麻吉(Manik)

我們去海邊照相,我從來沒看過海,
我覺得好驚奇!


寶貝(Puja)

有天我打開相機,整捲底片全曝光了,
我以後不這麼做了。


小妮(Shanti)

澤娜阿姨教得很好,我們都牢記在心。
我們太喜歡拍照,喜歡到忘了工作!


小奇拉(Suchitra)

手上有相機,我就很開心。
我覺得我在學習...可以成為有用的人。


塔塔(Tapasi)

第一次拿到相機的時候,感覺真棒。
以前我們絕不可能碰相機...

我們看別人拍照,希望自己也有相機。



◎ 介紹圖片與文字資料出處:http://kids-with-cameras.org/bornintobrothels/film.php
◎ 介紹圖片與文字資料出處:http://tw.movie.yahoo.com/mstory.html?t=movie&id=1299





【個人心得】

傳達紀實影像,可以是很多元的,甚至透過最簡單的攝影表現工具。但最真實、最感動的部分,在於補捉發生經過一瞬間,給予人最特別的邊緣地帶線索,逐一呈現於眾人眼前,而有感而發的畫面,打破既有地域與文化隔閡上的限制,對於這整部片看下最大的啟示。

看這部片最大的感觸是;導演兼專業攝影師的雙重身分,雖然察覺自己可以為那地方的孩童,做的部分真的有限,但在精神意念與初衷計劃的原點,真的要予以這部記錄片最大的肯定與支持。想想,導演她的付出,有多少人做得來?待在那這麼久?甚至真的是超越人與人、空間限制上的範圍,把握她一定得做好的而盡可能去完成目標,即使遭對方駁回與反對,經過一次有一次奔波、懇求、說明、協商那些教育單位,收留那些孩童;這些很具體化的行動,但不是一般人願意這樣犧牲奉獻、出一點力。當下的每一幕,可以講很強烈的那種image,很令人動容。

最後,總結一下。「觀察力」與「行動力」,雖說是兩件互不相干的事,但在這部片最關鍵的精神符號上,成功的將這兩件事串連起,才得以更深入的記錄、發展與挖掘更多事件的真相;即所謂有「層次性」的frame組織架構,得以讓劇情更寫實與精密。我想,關於整部片的剪接排序、流暢度沒有話說,就是在
聆聽一個活生生、台灣地域以外的故事。

沒有留言: